体育教育:技术与软能力的平衡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学会运动技术,更需要培养运动员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变化。在圆桌体育大会上,吴俊青等专家讨论了如何平衡技术与软能力的重要性。

引导式教育就像是教练不只教你如何操作,还教你如何思考游戏的策略。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成为技术更精湛的球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吴俊青认为,足球是教育很好的一个媒介,这样的教育对运动员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不过,引导式足球教育该怎幺教?该如何在布置多样化的情境给选手?该如何跟教练群或家长沟通自己的教育理念?今天我们就邀请到台钢职业足球选手吴俊青莅临圆桌体育大会现身说法,也分享他心中理想的引导式足球教育该怎幺教。

问题一、技术与思考的平衡:在足球或其他体育运动中,为何仅有技术上的熟练不足以成就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思考与技术在运动中各自扮演什幺样的角色?

运动比赛就是一场游戏,我们该如何玩好这场游戏呢?吴俊青认为:这场比赛我们一起玩,玩输了下一场我们要怎幺玩?有不一样的策略跟想法可以改变游戏的战局吗?我要在什幺时间点用?怎幺用?一来一往间,就不仅仅是有好的技术,因为对手也知道你有这样的能力,但如何在对的时间点、空间做好运用,会是很好的情境跟思考模式。在比赛场上,就是要根据规则、空间跟时间,判断做出什幺动作合理、成功率高,但也不代表看似不合理的就不会成功(例如1打5也可能会成功,只是机率极低)。>>>>>延伸阅读:吴俊青的场上布局力

问题二、引导式教学的实施:引导式教育在足球训练中应该如何具体实施?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训练法有何不同?

看的到的东西可以培养,但看不到的东西如何培养呢?吴俊青认为,引导方法就是加入:「时间、强度、情境、问题」,就是让他锻鍊内在思维能力的方法。目的是不要只对于单一问题的解决方式熟练,因为没有一场比赛是完全一样的,就算选手一样、比赛场地一样,但天气、环境都会变化,场景都会不同,因此不同的情境状况都要知道怎幺做。优秀的选手不一定是体能最强,但他一定是知道场上遇到状况就可以解决的人。当他会思考,就不用等待别人告知他该怎幺做,就可以建立起他在场上应对不同情境跟问题的解决能力。

依照这个逻辑类推,引导式足球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应用极限,也没有固定的答案跟模式,而是透过反覆的情境思考,就会得到新的想法跟方向,这个过程也正是「引导式足球教育」的价值。因此这个教育不一定是要告知他要学到什幺,这就是杜威教育的「无目的论」,因为过程中就是养成他完整人格的过程。

那幺,核心问题就在于:该如何开启学生运动员主动想要学习,好奇跟思考的动力呢?关键又在哪里呢?吴俊青认为:孩子的本质是玩游戏,在规则跟情境中,给予框架跟範围,让孩子激发玩游戏的胜负心,遇到挫折想要更好的心,就要想方法,只要这个时候不要给他标準答案,而是让他自己去发现,将会让学生更有收穫,而这个成就感又可以让学生想要发掘更多。

问题三、教练的角色:在引导式足球教育中,教练的角色与责任是什幺?教练该如何帮助运动员发展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教练 (Coach) 的拉丁文含义是「马车」的意思,指的是引导你去你要去的地方,在教练引导下,你可以先出发,再寻找你要去的地方。吴俊青强调:引导式足球教育要求教练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例如,足球比赛有11个选手,每个人的职责不一样,但是他们也是可以轮换的。因此可以在有限的框架中可以创造出障碍困难,让选手在其中训练跟思考。以教练本身来说,在一个 110 公尺乘上 70 公尺的範围,这一的範围中我们要怎幺把打法、策略完整结构出来,我们要如何获得好的比赛结果?这个时候,教练应该要做的是「创造一个场域(情境)」,选手是个体验者,要自己找出答案。

至于引导式足球教育中的「引导」(Facilitate),字面上的意义是「让事情变得容易」。它是一门鼓励所有相关人之参与、共同拥有感与创意的方式,是透过流程引领人们达成共同目标的艺术。引导时关注的焦点是流程 (如何去做一件事) 而不是内容 (做些什幺)。引导与过程「进行」有关,是将事情从 A 点进行到 B 点。引导者(教练)指引选手到一个目的地,引导让到达众人所同意前往之目的地的过程更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引导者的选择能够被团体的所有成员所接受。他与训练员、教练、老师、谘商人员有所差异,在团体中其所强调的是参与者的参与历程及共同想要达到的目的。

吴俊青用一个比较哲学的思考方式说明这样的差异:「选手在比赛中是显性的主角,但教练是隐性的主角,教练必须要设计各种类型的训练,并且预设选手是否可以做得到,A+ A-的训练方法去预测选手的状态跟强度,教练心中要有一个底可以提高挑战跟降低难度,有层次的规划引导训练,才可以打破跟完成选手的任务跟难度。」我倒觉得能够在圆桌体育大会的访谈中,访谈到这幺有深度的选手,非常的不简单。

问题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吴俊青对引导式足球教育的理想有哪些可能与现实训练情况之间的落差?这些落差会如何影响选手的学习效果?(资源、设施、师资培育、家长影响) 有哪些创新的方法可以用来消除其中的落差?

吴俊青经常的问自己问题,其中包含: 「运动最终除了比赛结果外,还能不能够有其他的收穫?」 「时间会一直走,我要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 「选手除了运动训练外,在人格养成上,是否也会因为这样的训练而改变成为一个更完整的选手?」 「我们自身能做的是什幺?」

制度与环境是个限制,因为选手跟教练的比例,一个教练要面对30个选手(含候补),在一个需要时间跟耐心,还要有引导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式足球教学要等待需要时间,所以在成绩压力下,引导式教学确实是非常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什幺?培育选手能够培育出菁英选手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菁英(金字塔上的3-5%)。从事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思考就是,这件事情到底带给这个世界跟社会有什幺更多的贡献?

台湾并不是一个体育非常的发达,尤其是在体育文化的推广上,少数项目选手是世界级的,但是平均来说我们的体育发展性没有这幺的高,回到足球来说,我们踢足球比赛国际赛怎幺都一直在输?但是在输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创造出什幺来吗?

吴俊青说:「前天我们确时又输了 (世界杯预选赛,台湾跟马来西亚的比赛有 9500 多人观看),球迷可以有讨论跟指教,但是大部分还是希望可以来感受到运动的精神跟氛围,我们有办法更延续这件事情?创造更深刻的体育文化吗?这是我们可以更努力的。」

我们无法要求什幺事情是短时间就要达到效果的,短的东西就是短的,长的东西才是长的,但是欧美足球俱乐部都是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冠军会一直换人,台湾排名在世界上是140-160,但胜负一直在轮换,不过这个百年累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带给运动文化一些什幺?如果说:韩国运动文化是激情奔放、美国的运动文化是底韵深厚,日本的运动文化是坚忍不拔,那台湾的运动文化呢?是啦啦队吗?是场边的消息胜过场上吗?我们够享受足球吗?这是我们没一个运动产业中的人,都应该要好好认真思考的课题。

问题五、适应性与挑战: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教练和运动员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方法和心态,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如何评估成效?是否有具体客观的指标可以评估?)

成效评估一直是大家最喜欢讨论的点,这些评估的指标是否够具体客观?吴俊青分享:透过 GPS 检测或是科学化评估固然很好,但是,每个人都有适应性上的问题跟根本上的独特与不同,应对不同的场景、情境、方法下,我们自身要怎幺适应接下来更大的挑战?这或许才是更重要的思考。

「技术在学的是怎样会赢,那如果明知现阶段的台湾足球就是无法赢的时候(世界杯没有在预赛进入过),这时候的选手们自己又要怎幺平衡呢?」训练过程中,选手一定会经历徬徨、高峰低谷,运动选手回顾自己的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时候跟故事,大多是在低谷时后的故事,也只有那个时候才会知道什幺是自己要的,什幺是自己可以往下走的路。只有遇到问题跟低潮,才是準备改变的时刻,改变的不一定是一场的胜负,也有可能改变球队的文化跟对于赛事的想法跟观念。其实运动中有很多比赢球更重要的事情。很多青少年选手,只有在反覆训练的过程中才会知道,他喜欢的是赢的成就感,而不是运动本身。

问题六、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为什幺在运动训练中关注运动员的整体发展(包括心理、策略和社交能力)是重要的?这对于运动员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

关于这点,吴俊青分享:其实一切都要回归到主轴「人格跟时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选手,但我们却可以透过教育、运动综合性、批判性的引导选手、发展选手,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人格,完整的适应这个社会。

人生终究是要取得一个平衡,如果太过专一在单一点跟单一的成绩上,人很容易会遇到心里上的状况,台湾体育在对于心里的注重是非常的匮乏,但是等到他意识到心理状况时,他已经过了他的选手生涯,因此人应该要具备独立性,才可以自己有判断能力,而不是单一取向的思考,无法适应变化快速的世界跟了解整体的全局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