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犀利剖析:中超优厚待遇让中国球员在欧洲销声匿迹

近日,日本足球媒体《超级世界足球》发表了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中超联赛待遇太好,长期来看弊大于利》,深入探讨了当下中国球员留洋陷入瓶颈的背后原因,此观点一经抛出,便在足球界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近日,日本足球媒体《超级世界足球》发表了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中超联赛待遇太好,长期来看弊大于利》,深入探讨了当下中国球员留洋陷入瓶颈的背后原因,此观点一经抛出,便在足球界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文章指出,如今在欧洲53个国家的顶级足球联赛中,已难觅中国球员的身影。中国队在国际大赛的参赛名单里,即便算上归化球员,也都是清一色在中超效力的本土球员,曾经憧憬的“旅欧派”已成为过去式。遥想当年李铁、孙继海等前辈闯荡欧洲足坛的高光时刻,对比当下的寂寥,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回顾近年来,也仅有武磊怀揣着对更高足球水平的追求,在西班牙联赛坚持了一段时间。他在西班牙的日子里,轻伤不下火线,甚至隐瞒伤情,只为在球队中保住固定轮换的位置。这段留洋经历,让武磊的球技肉眼可见地提升,回国后便一举成为中超射手王。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中超。

日媒在文中直言,中超球员待遇优厚,即便经历“金元足球”泡沫破裂、实施限薪令后,与欧洲许多联赛相比,薪资水平依旧可观。例如侯永永从挪威甲级联赛转会至中超升班马云南玉昆,年薪高达500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挪超都难以企及。整体来看,中超联赛平均年薪远超韩国K联赛和日本J1联赛。这种高待遇使得许多中国球员更倾向于留在国内,享受稳定生活与丰厚收入,而不愿冒险前往欧洲联赛接受更高强度的挑战。

从球员个人角度出发,留在中超,确实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不必背井离乡,适应国外陌生的文化、生活与足球环境,看似是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完美选择。但从长远职业发展角度而言,却限制了自身的成长空间。欧洲联赛拥有更为先进的竞技水平、高强度的比赛节奏以及科学的训练体系,这些都是提升球员技术能力的关键因素。

国足在面对日本、韩国等亚洲强队时,往往处于劣势,“少输当赢”成了常态。究其原因,日本、韩国队的核心球员大多是欧洲五大联赛的主力,而中国国脚们大多只是中超外援的陪衬,实力差距不言而喻。

造成中国球员留洋困境,不能单纯归咎于球员贪恋高薪。一方面,国内青训体系尚不完善,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可选的优质球员有限;另一方面,职业俱乐部运营目光短浅,过于依赖国外俱乐部挑选球员的眼光,认为欧洲俱乐部相中的球员能力肯定出众,使得海归球员成为“香饽饽”,身价虚高。

国内联赛的高薪待遇,初衷或许是为了推动足球发展,没想到却成了中国球员走向世界足坛的“绊脚石”。稍有潜力、在欧洲崭露头角的新人,就被国内俱乐部重金召回。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培养出世界级高水平球员,无疑是难上加难。中国足球若想崛起,必须鼓励球员勇敢走出舒适圈,踏上欧洲赛场,在实战中磨练技艺,同时也要完善青训体系,优化俱乐部运营模式,如此才能迎来真正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