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Green 曾经是 NBA 中被抛弃的边缘人,但他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和提升自己。最终,他获得了三次总冠军的加冕,成为一名备受尊重的圣堂射手。Danny Green 的职业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篮球的热爱和执着。他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展示了平凡人通过努力和坚持也能创造不平凡的成就。Danny Green 的绿叶之路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他的篮球生涯,也为我们传递着勇气和希望。
2019 NBA 总冠军赛 G3 结束的时候,当大家都将焦点放在暴龙队出色的团队发挥上,有个不起眼的球员默默地砍进6记三分球攻下18分,更在第三节挺身而出,用各种夸张进球挡下素有「第三节杀手」美名的勇士如风暴般的攻势,而他,就是笔者最喜欢的球员 - Danny Green。
为什幺最喜欢的球员是Danny Green 而不是其他的大牌球星?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过,篮球并不是一个人的比赛,或许我们想要看到血脉贲张的灌篮、不可思议的进球,可这样的画面只是一场比赛的旁枝末节,更多的,是诸如的卡位、防守、空手跑位等枯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处理。但这不会成为镁光灯的要角,大家透过镜头看到的防守顶多就是敲了一个漂亮的火锅,或者是截断对手球线完成漂亮的反快攻,而不是这位球员让对方的得分主力命中率下降多少、得费多大的劲才能获得投射甚至接球的空间,这些难以用画面呈现的东西。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可这却是迈向胜利不可或缺的零件,这些不在意关注,愿意弯下腰干大家认知中「髒活」的角色球员,或许永远无法像球星一般收穫大量粉丝,但却是球队强盛必备的影子功臣。
「我得了解,我不特别。」
或许不少人会说,这些角色球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没有成为红花的天分。是的!这点我无从置喙,但我认为真正的强大,并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在认清自己的能耐后,尽其所能地将它做到最好。而Danny Green 就是很好的例子。
身为北卡史上拿下1000分、500篮板、200助攻、100抄截、100阻攻的全能球员,这样的成绩仍不足以为Green 进入 NBA 背书,在2009年的选秀会上直到第二轮46顺位才被骑士选到,但当时目标冲刺冠军的骑士并没有重视这位菜鸟,也让他看到自己与现实之间绝望的差距...
「骑士当时需要的,是能带领他们前进的人,但那个人并不是我。」
新秀赛季过后,随着阵中主力 Lebron James 离队,二轮领着非保障合约的Green 成为球队空出薪资空间的裁撤目标,虽然被马刺签下,但短短两场比赛就遭到释出,之后他决定到发展联盟磨练自己,而好巧不巧,当时他所效力雷诺大角羊,球队的主控正是他现在暴龙的队友,林书豪。
「我第一次来到马刺时,没有展现出危机意识、没有展现出自己饥渴的一面。」 「在教练 Gregg Popovich 眼中,或许我就只是个想要保住工作的人。」
在发展联盟的日子里,Green 不断精进自己的三分球,练球前提早到球场练投,拒绝经纪人要他往海外发展的建议,一切就只是为了一个机会。而高达43.6%的三分命中率,也确实让他再次被马刺签下...
「当我得知自己第二次被马刺裁掉时,那感觉彷彿跌到了低谷,我将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两个月,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付出了那幺多的努力,Green 的坚持有为自己迎来稳定的合约吗?很可惜并没有,季末等待着 Green 的,仍旧是球队的裁撤命令。而此时,Green 迷惘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努力到底还有没有价值,在倾注自己所有后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相信任何人都会怀疑自己...
「最后我决定打电话给教练Popovich,恳求他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意球队需要我做的一切,即使递水、递毛巾也好...」
正是这样的精神,让素以严厉闻名的Popovich 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而这一次 Green 并没有再让机会溜走,把握马刺先发Manu Ginobili 因伤休兵的空缺,用三分以及拼命的防守为自己在马刺留下了一席之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干扰传球、无球跑位,成了Green 继续待在这舞台的最大价值。
「我或许有点天分,但却不是最有天分的球员,所以我得比别人更努力,否则我不可能待在NBA。」
Green 不是那些在球场飞天遁地的超级巨星,但他却拥有着这些球星鲜少具备的抗压性与团队意识,从不断被签约又不断被放弃的篮球生涯中,Green 逐渐变得谦虚且内敛,认清了自己不论在努力,也不会是镁光灯下的宠儿...
但那又如何?只要能留在这,不是主角又怎幺样?
「在NBA打球非常不容易,但 Green 表现出强韧的意志,(留下)他让我非常自豪。」
能让当初裁掉他的Popovich 给予这样的评价,那是何等的不容易?但 Green 并没有因此自满,而是仍旧做好每一次的防守、把握空档的每一球。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所以他必须更加努力才能生存。
「我遇到很多挫折与困难,可是我始终选择正面去看待它。」 「因为我也只能这样子做...」
不在乎数据,只在乎团队的输赢,只在乎自己能否比上一场更融入球队,这样打死不退的精神特别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也让我开始义无反顾地关注这位圣堂射手。
「克服投不进的方法,就只是继续投篮,别去想它。但这是困难的,因为全世界每个人都会告诉你不要去想它...」
打从14-15赛季之后,Green 在投射端的表现就十分不稳定,虽然他依然是很优秀的射手,但起伏不定的手感让他在进攻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而18-19赛季来到暴龙,在对阵公鹿的系列赛上,23投4中的三分球表现让 Green 饱受质疑,虽然他在防守端仍旧很积极,但不可否认 Green 的低迷确实给暴龙的战局带来不少麻烦...
「或许,密尔瓦基的系列赛不适合 Danny。」 「但也许,这次的系列赛会。」
面对子弟兵的低潮,暴龙总教练 Nick Nurse 仍旧给予绝对的信任,依然鼓励 Green 继续尝试,并且设计专属的投射战术,且不只是Green ,连同季后赛前几战表现不佳的 FredVanvleet 和Norman Powell也一视同仁,这样的信任也迎来了他们后面几场的爆发...
而Green 也这样比较自己前后任的教练:
「Popovich 和 Nurse 很不一样,但我不是指说谁比较好或比较差,而是他们两个人的执教风格截然不同。Nick 想要知道我们在甚幺做法(战术)下比较舒服,但 Pop 就不是这样。」
Green 也没有辜负Nurse 的信任,在 G3 勇士开启一波狂风暴雨的攻势时,他的三分帮助暴龙适时地稳住战局,且系列赛好几球漂亮的防守也让勇士球员浑身不自在,最终帮助暴龙扳倒了勇士,拿下了队史第一座,也是自己生涯第二座总冠军。
「前几战打不好时,球迷总是告诉我,要我别去想它。我知道…我不会质疑自己。」
在暴龙夺冠之后,成为自由球员的 Green 决定与湖人签约,但此时32岁的他在投射稳定度上开始下滑,但凭藉着防守与拉开空间的能力,Green 依旧稳坐湖人的先发,甚至在该年湖人打进总冠军赛,在有机会封王的 G5,比赛快结束但球队落后一分的关键时刻,球队主将 LeBron James 仍愿意让他完成最后一击,虽然最终并没有投进,也让 Green 饱受批评。
但 Green 却并没有被击倒,反倒在 G6 继续担纲先发,投进三颗三分球,成为球队夺冠的关键因素。
「我从未想过要写这封信,儘管我知道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我的生活围绕着篮球展开,它带我走遍世界,让我认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人。」 「这是一段我无比自豪的艰难旅程,没有这幺多人的支援,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因为有篮球,我才有了现在的我,谢谢你!」
在拿下个人第三座冠军之后,Green 与费城七六人签约,依旧成为球队侧翼重要角色,只是随着年龄渐增,防守端的体能逐渐衰退后,Green 在场上的威胁性也跟着大减。可即使如此,Green 也没有因为上场时间减少而在休息室出怪声,他开始将经验传承给年轻球员,面对取代他先发位置的Matisse Thybulle 也是倾囊相授。
只是21-22赛季,已经年过34岁的他却在季后赛上遭逢了足以毁灭生涯的大伤。
在季后赛七六人对阵热火的系列赛中,队友 Joel Embiid 一次下落时不慎压到 Green 的腿部,造成他左膝前十字韧带与外侧副韧带撕裂,这对一名已经在面临体能衰退的球员来说是重大的打击。虽然在休息了一个赛季后,Green 再次踏上球场,但是整体的状态已经很难在面对连续高强度的赛事。
在22-23赛季,体能快速滑落的 Green,在球队的作用仅剩休息室稳定军心的功能,可即使如此,仍有向灰熊、骑士等年轻球队想找他去,希望他能将经验分享给阵中的小将,帮助他们成长。
但或许是感觉到力不从心,Green 决定在24-25开季前宣布退休,结束了自己长达15年的职业生涯。
当初迷惘的Green 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坚持竟让自己在这个平均职业年限只有4年、淘汰率极高的联盟中待了整整15年,甚至还收穫了3座冠军,以及有机会用三分在季后赛写下自己的纪录。
那个并不特别的自己,早已在这段历程当中,淬鍊成了最特别的存在。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Danny Green(@greenranger14)分享的贴文
不被期待、 不被看好,但却靠着努力与球团的眼光与养成,蜕变为球队最可靠的支柱,与有着相同际遇的队友一起相互扶持,这样的故事不论放在哪都很动人。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你不必成为最伟大、最强的球员,但只要持续努力,好事自然会发生。就像你虽然可能无法去月球,但只要努力,相信你的距离也不会相差太远,我就是最好的案例。」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篇能顺利完成,有赖以下文献,万分感谢!若对Danny Green有兴趣,笔者十分推荐以下几篇文章喔!
Danny Green的坚持
旅行的意义,Danny Green
【马刺球员介绍】-Danny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