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赛为何有些球员强如鬼,却在 NBA 只是角色球员?

有些球员在 NBA 中只是角色球员,表现平平,但一到国际赛场上却能展现出惊人的实力,强如鬼一般。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在国际赛上这些球员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比赛节奏和战术体系,从而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潜力。另外,国际赛上对手的风格和水平也不同于 NBA,可能更适合这些球员的特点。因此,国际赛上的一些球员往往能够迸发出超常的表现,成为球队的核心,展现出强大的竞技能力。

巴黎奥运结束后,美国队不负众望,再次夺得金牌。然而,除了夺冠的美国队,还有不少球员在这届奥运中让人眼前一亮。

不仅有来自法国的 Guerschon Yabusele、南苏丹的 Carlik Jones 等原本效力于 NBA 以外联赛的球员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像 Patty Mills、Dennis Schröder 这些在 NBA 中并非主角的球员,也在奥运赛场上大杀四方,表现惊豔。

为什幺有些球员在NBA只是角色球员,但到了奥运却强大得像换了个人似的?这边就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我认为原因有四个:球权定位、战术目标、防守强度、心理素质。

球权定位

这些球员在 NBA 可能只是角色球员,但在他们的国家队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战术核心。

例如,Patty Mills 在 NBA 或许只是一名拉空间的射手,但在澳洲队,他却是后场的攻势发动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 Schröder 身上,作为德国队的主力后卫,整个国家队的战术几乎都是围绕他来设计,这不仅让他在这样的体系中打出了夺得世锦赛冠军的表现,甚至为自己再度赢得了 NBA 的合约。

球权和上场时间的不同,自然会导致数据上的差异,但这也再次证明,能进入 NBA 的球员,无一不是经过严格选拔的菁英。

战术目标

NBA是一个非常强调单打的联盟,禁区三秒和 Hand check 的规定背后,其实都是希望球星能够展现单打能力,毕竟观众喜欢看球星的个人表现,所以 NBA 很多战术设定并非在得分,而是将球传到终结能力强的球员手中。

曾经看过一篇报导,Luka Dončić 在接受採访时提到,在 NBA 拿30分比在欧洲赛场容易,这其实就是相同的道理。在 NBA 的规则下,各队习惯让王牌球星持球,像是绿衫军的某些战术设计,其实目的只是「让双探花拿到球」,至于如何得分,则不在战术範畴内。

相较之下,欧洲的战术更多是以进球为最终目标,因此会将球交给手感最佳或得分机会最高的球员。儘管王牌球员仍有机会拿到高分,但他们并不会每场都能轻鬆刷分。

反过来说,那些习惯单挑但无球技术欠佳的球员,在国际赛这种强调联防的比赛中容易受阻,强调团队合作的国际球员,则在国家队体系中更容易获得机会。

防守强度

正如第一点提到,能进NBA的球员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不然我们也不会拿哪一国家队有多少名NBA球员来衡量一支球队的战力。

NBA资历,在奥运的赛场上更像是一个品牌,说明这人的实力有经过认证,不是说认证过一定比较强,但至少身手曾备受肯定。

但国际赛场上,并不是每一个球员都是这样等级的球员,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Jrue Holiday 和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后卫,他们能施加的防守压力自然不同,球员在面对不同防守强度时,进攻表现也会有明显差异。

当然,我们也知道能入选国家队的球员绝非「名不见经传」,这样的对比只是为了强调防守等级的差异。

心理素质

最后,奥运比赛从八强开始就是一场定生死,与NBA漫长的例行赛和系列赛不同。如果当天状态不佳,就可能被淘汰,因此非常考验球员的心理素质。

打过多次国际赛的球员,在状态不佳时,通常能迅速调整打法,保持心理上的紧绷和专注,这种调适能力往往是他们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的原因。

比方说在八强对阵希腊的时候,Schröder 开场就受限于对方针对性的防守,进攻表现不佳,因此他也立刻转换成传球模式,藉由自己的威胁性替队友创造机会,让德国最终成功挺进四强。(延伸阅读:在绝对天赋面前,就用天赋加团队来弥补!德国战胜希腊闯进四强)

分享这些看法,并不是要比较 NBA 和奥运孰优孰劣,而是想说能进 NBA 的球员,其实都不是简单的角色。或许他们因为单打能力不强,或是体能天赋侷限,成为 NBA 规则下的角色球员,但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定位,他们绝对能缴出亮眼的成绩。

而像 Luka Dončić、Nikola Jokić 这样能同时主宰 NBA 和国际赛的球员,他们的天赋更是非同凡响。

只是并非人人都有他们这样出众的天赋条件,因此,我一直认为,或许有些人时常感叹时不我予,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规则。如果能更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战场,相信也能绽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