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对一篮球赛事为台湾篮球运动带来了全新的竞技模式,激发了球员间的个人表现和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整体篮球水平。同时,这种比赛形式也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为台湾篮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台湾近来新联盟(TPBL)、T1、PLG新闻不断,在职业联盟天天上演八点档之际,有另一群球迷关注起另一件事:
「台湾能因为这些职业联盟的兴(吵)盛(架),让台湾篮球实力更进一步吗?」
基层天份来不及输出
很现实的问题是,台湾的篮球排名在PLG、T1相继成立之后,是不断在下降的。这又会回到最基本的「基层篮球」,我们的基层篮球目前无法送出足够的天份供职业联盟、国际赛去发展,势必需要外援及「外籍生」的帮忙,更多时候,国家的体育署与民间的篮协更是责无旁贷。
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台湾是特别重视「团队配合」,然而篮球不可能仅止于团队,其个人的攻防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无论是传统的5对5还是近年兴起的3对3,「对位攻防」始终是篮球运动的关键之一。在这个背景下,一对一篮球作为一种纯粹的个人较量形式,也是需要发展的项目。
从青少年培训的角度来看,一对一训练在篮球技能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篮球协会(USA Basketball)的青少年发展指南强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对一训练都有其特定的重要性。对8-9岁的孩子来说,它有助于掌握基本技巧;(不要问我为什幺没有10岁,原文真的没有)11-13岁的青少年可以通过一对一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和整体技巧;而14-18岁的年轻球员则可以藉此深化技术和战术能力(此时就进入团队部分了)。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为年轻球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要补充,并不是更年轻的时候团队不重要,只是身体素质、敏捷、技巧、技术在这个年龄段更优先,而不是「战绩」。
影片是国小77:0的比赛,大家在讨论怎幺破全场盯人,同时也应关注,个人技术是否训练不足?同时也有文章探讨到,国小的赛制应更多鼓励一对一攻防。
一对一文化起源
20世纪中期兴起的美国街头篮球文化,将一对一对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纽约的Rucker Park等地,街头篮球不论是一对一、三对三还是五对五,其即兴表演成为了展现个人风格和创意的舞台,形成了独特的篮球亚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丰富了篮球运动的内涵,还为许多天才球员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新的亚洲跨国一对一联盟:BullFighter League (BFL)
像BullFighter League这样专门经营一对一的亚洲跨国篮球联盟,在台湾算是首见,也为台湾街头篮球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隐藏于街头的篮球好手们得到了一个正式的比赛机会,间接有助于提升本土球员的国际视野和竞技水準,同时也能透过短影音、社群的推播吸引更多人关注篮球运动。
这类赛事的持续性,在台湾的市场上也是一个挑战,需要长期的市场培育和运营。若BullFighter League这样的赛事形式能发展并与台湾现有的篮球生态系统融合,或许是不错的方向,从长远来看,五五、三三、一对一的多元化的发展或许能为台湾篮球注入新的活力。
小结
作为一个篮球爱好者,我保持开放的态度,关注BullFighter League的发展,有机会的话就参与。无论是球员、教练还是球迷,都可能从中汲取灵感,为台湾篮球的多元化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毕竟,篮球运动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不断演进,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同时又保持其最本质的竞技精神。
赛事资讯请见:BFL (BullFighter League) IG 、 篮球组队约战联谊厅(FB社团)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BullFighter League 斗牛联盟(@bullfighterleague)分享的贴文